新时代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它对接“十四五”规划,在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布置战略任务。对我们继续牢牢把握质量发展这个基本任务、全面推进中国作风现代化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
“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在“和新”方面不断跨越新的门槛。 “质”上的突破。
发展新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十四五”期间积极培育壮大新生产力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十五”期间要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地制宜把发展新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从发展结构来看,会更加优化。传统产业改革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展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7万家增加到50万家以上。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先进产业集群化,前沿领域正在加速发展。
从发展势头来看,是比较强劲的。累计建成230多家优秀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00多家专攻人工智能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技术变革不断催生、引领、壮大新生产力,成为发展的引擎。
看看发展的背景就更清楚了。 “十四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6%,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系统。全社会每用电量3千瓦时就有1千瓦时绿色电力……协同推进减碳、减少污染、绿色扩张、增长r,绿色低碳转型稳健。
在谋划和消除“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全会明确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把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惊人成效摆在首要层。当前,众所周知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为主要实现外部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或者有效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积极发展新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功,加快培育新型生产力。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会提出,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组织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形成新生产力提供历史机遇。这一重要拓展引领科学培育新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创造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百年世界变迁的“关键变量”,中国现代化方式必须有科学支撑物质和技术现代化。催生新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强基础技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为高质量新生产力发展构筑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发展新的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禀赋条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必须充分考虑其有效性。要严格领会“因地制宜”的要求,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选择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避免急于求成。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领14亿多人民整体走向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难得的希望,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在新征程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生产力为支撑,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以高质量发展为保证,我们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的现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