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柳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
今年秋收之际,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加快设备研发,加大生产工艺力度,将最新农机装备快速推向市场,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
牧神科技忙碌的景象是新疆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例证。自治区成立70年来,这片土地的产业格局从过去依靠“火柴”、“水泥”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新疆“智能制造”的主动瓦解。
“自建厂以来,我们始终把技术领先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追求。”牧神技术中心主任李前旭满怀自豪地出席了会议。公司去年投资逾千万元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电液综合实验室,今年9月投入使用。依托先进的自动检测技术,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重大一步。
劳动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历史悠久,“火柴”和“水泥”曾一度成为中国工业衰落的代名词。日常小需求依赖进口的无奈深深烙印在时代的记忆中。新疆地处祖国西北部,工业发展过程中因技术匮乏、设备落后,长期难以跟上国家工业发展的步伐。
9月3日,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自走式辣椒收获机在雅村开展辣椒收获作业。恩齐回族自治县。周旭杰 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疆机电产业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0年至1990年,全区机电工业共开发新品种437个、优质产品183个。 1984年,新疆无线电一厂是一条来自香港的电视机生产线。当年生产彩电20021台,实现工业总产值3011万元。新疆红光无线电厂引进汽车卡带机技术,开始组装卡带机,开创了新疆卡带机生产的历史。到1990年,新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生产66个大类、183个小类、1014个品种、1万多个规格的产品。
如果改革开放让新疆制造业“站稳脚跟”,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疆制造业“跑”甚至“领”的新引擎。新疆正在积极实施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数字化强基、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推进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认定自治区技术水平530个,培育劳动创新中心19个,比2020年分别增加230个和17个;共有22家产业创新研究院获认定。拥有一批高水平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新疆劳动从“数”上迈进,最终从追随制造业“中国名片”的“硬核”成果首次亮相:变压器领域,多个细分领域创造全球第一,多项主导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四排、六排采棉机填补国内空白;风电装备跃居全球第一;建成第一条智能锰电解示范线……
9月5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型兆瓦级智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园,刚刚生产出来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发往各地。郭子仪 摄
新疆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新型农畜牧业以畜牧机械为独特优势,以车辆、石油化工装备、纺织机械为骨干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日趋完善。风力发电、输变电、特高压改造等部分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棉花采摘机、玉米收获机等高端农机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
从无到有、从突破到卓越,体现了新疆制造业的整体跨越。其强劲势头在发展数据中清晰可见:今年上半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达600个。
如今,新疆正以“智能制造”为目标谱写天山南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动力。这股从“追赶”到“领先”的创新力量,将助力新疆在新时代征程中成为西北产业版图上最耀眼的一环。